据统计,世界上有~万人酗酒,其中约10%—20%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有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沉溺在一种所谓“交际性”或“偶尔”饮酒的恶习中,大家都知道,适量饮酒有宜健康,但是有许多人不知不觉地从适量延伸为过量,而长期过量饮酒,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种类型。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体征可有肥胖、肝脏肿大(B超可见)等。 酒精性肝炎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大量饮酒史,表现除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常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且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 酒精性肝硬化在早期无症状,后期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乏力、发热、尿色深、齿龈出血等,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浮肿、上消化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血清血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那么酒量控制在多少会避免酒精性肝硬化呢? 据肝病专家介绍,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方式、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小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危害性大,如:在短期内摄入大量的乙醇,常可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女性饮酒较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合并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都增加饮酒的危险性。 国外有研究表明: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有48%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每日摄入80—克酒精时,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每日摄入超过克则增加25倍;如果持续饮酒8年,每日平均消耗酒精克,则33%嗜酒者会发生酒精性肝炎,14%发生酒精性肝硬化。一次大量饮用的危险性比小量分次饮用大,早年饮酒发生肝病危险性高。(40克的酒精量约相当于白兰地毫升,威士忌毫升,黄酒毫升,啤酒0毫升,56度的白酒毫升,38度白酒毫升。) 小品提示:要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需要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若不能做到禁酒,要在饮酒后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尤其维生素B族、维生素A、C、K及叶酸等;对有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