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走出ldquo保肝护肝rd

发布时间:2020-12-19

误区:

近年来,“保肝”这个概念越来越流行,我国护肝药市场规模也迅速增长!常喝酒、熬夜的人喜欢买些保健品或药物“保着点”;很多酒精肝、脂肪肝、慢性乙肝等人群出于对肝损伤的担忧,也喜欢吃“护肝保健品”,并把其当成了时尚……

正确看待“保肝护肝”人们常说的“护肝药”其实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医护人员所说的,主要是指临床肝病治疗的药物,从作用上来说可分为非特异性抗炎药、降酶药、退黄药、营养素补充治疗药物、维生素治疗药物等。另一个是大众所说的,实际上是一种“滥称”,把宣称“护肝”的保健品和临床对症治疗的药物统称为“护肝药”。肝脏正常的人群没必要吃药或保健品来护肝,医学界一直都不推荐使用宣称有“护肝”作用的保健品。不在医生的指导下吃护肝药,不仅不能保护肝脏,还可能伤肝,因为大部分药物都需要通过肝和肾代谢。专家们提醒,普通人护肝应注意以下几点:1、肝脏从来不是靠吃药“保”出来的,也没有什么药可以完全保护肝脏。保护肝脏,普通人最应做的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机体代谢就足以维护肝脏健康。2、酒精肝、脂肪肝等性性肝病人群,首先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医院诊断评估,然后决定用不用护肝药,以及用什么药,吃多长时间。3、不要听信广告上所谓的“护肝药”,更不要盲目使用宣称具有“护肝”作用的保健品和药品。4、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肝脏损伤,诊断是第一位,针对病因治疗最关键。选用护肝药首先要明确病因,其次明确治疗指征。5、肝病治疗的药物较多,仅降酶药就有十几种。服用护肝药也不是越多越好,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不能自己买护肝药随便吃。6、注意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本身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吃药时不仅要看到疗效,还要注意不良反应,恢复后,及时减量、停药。

哪些药物易“伤肝”?

因此用药要谨慎,尤其对于肝病患者,那些对肝脏有直接损害的药物更要注意,谨防用药不慎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脏!这类药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镇静药:氯仿、氯丙嗪、苯巴比妥、奋乃静、水合氯醛、氟烷、三氯乙烯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左旋多巴、去氧苯比妥等。激素:甲睾酮、雌激素、丙酸睾酮等。内分泌药:硫氧嘧啶、苯乙双胍、甲硫咪唑等。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头孢霉素、红霉素等。磺胺类:各种磺胺类药物。抗风湿药: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雷米封、吡嗪酰胺等。抗肿瘤药: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硫唑嘌呤、阿霉素等。抗寄生虫药:灭虫宁、胆蛔宁、阿的平、砷剂、锑剂、铋剂、无机磷等。避孕药:妇康片、妇宁片等。其他:四氯化碳、乙醇、DDT、六六六、毒蘑菇等。以上药物都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一是长期服用者,二是患有肝病者,都必须注意。如需服用,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并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以免加重肝脏损害。

(图片来自摄图网)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点个在看支持我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irgz.com/yhsh/11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酒精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