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瑶乡文化

发布时间:2016-4-25

韶关乳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瑶乡文化事业新发展

近年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华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完善瑶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各民族大众日趋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进民族地区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创了瑶乡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特别是在2011年里,该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文化惠民”的整体方向,坚持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强县的总体目标,并紧密结合乳源实际,依托优势资源,突出特点文化,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

(1)抓组织领导,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前后调剂、成立了农家书屋建设、“豪情广场?幸福乳源”广场文化活动、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乳源分会场暨瑶族“十月朝”活动等一系列有关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领导担负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县宣扬、文化、公安等相干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指点和调和全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同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抓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前后组织全县9个文化站,131个村(居)委会的上百名文化同享工程、农家书屋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前后派出10名专业技术骨干赴北京艺术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等大专院校进行进修,于6月份派出文化馆工作人员和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弟子到省文化馆、广州广绣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跟班学习,以充实文化队伍的骨干气力,提升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抓设施建设,打造多种情势的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在2007年建成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的基础上,配套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2011年,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全年共建立起农家书屋34家,目前,乳源共有农家书屋102家,完全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全覆盖。与此同时,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的电脑升级保护工作也全面展开,“五个有”标准的农村文化室建设也纳入该县重要议事议程,而新图书馆建设工程的启动,和新博物馆建设工程的展开,标志着该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4)抓文艺创作,为城乡百姓提供精品文艺大餐。县民族艺术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创作、编排了《瑶山军民心向党》、《担关》、《母斗吨》等一批极具民族特色、反应时期风采的文艺作品,其中《担关》获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舞蹈表演项目一等奖,瑶族小组唱《绿色情素》和舞蹈节目《扁担扛起情嘿嘿》在广东省第五届大众艺术舞蹈花会上分获金奖和银奖。这些优秀文艺作品,成为该县展开一系列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文化惠民服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广场活动、文化下乡活动的情势,为城乡百姓献上系列精品文艺大餐。

(5)抓文化民生,打造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在节庆日期间积极展开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和举行各种文艺巡演、游园活动,各文体场馆全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天候免费开放为广大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另外,积极推动乳源群众文化的繁华发展,成功举行了一系列亮点纷呈的主题文化活动,如一月一场的“豪情广场?幸福乳源”广场文化活动;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乳源分会场暨瑶族“十月朝”龙舟邀请赛、瑶绣艺术节、瑶族风情歌舞晚会等系列活动,努力构筑具有鲜明特点、富有地方文化底蕴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硬产业。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是山区贫困县,该县始终把文化工作摆在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华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山区县、特别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文化工作放到全部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特别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推动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载体、创新机制,走出一条切合乳源实际的公共文化发展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irgz.com/zdff/85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酒精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