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你还相信吃饭能传染乙肝? 该醒醒啦! 如果觉得有用,多多转发我们的内容 乙型肝炎:坐下来吃饭不会感染。 能够一起吃饭的朋友,爱人,请好好享受,不要有顾虑。 很多人对乙肝的畏惧不亚于艾滋病,害怕被感染,听到某某人可能有乙肝,就从心底里产生一种“避而远之”的想法。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细思密恐”: #公司食堂的碗筷真的能高温消毒搞的很干净吗。 #千里香小混沌店里的碗,就是水冲冲,洗涤剂洗一下,连个消毒柜都没有,千人千嘴。 #刚刚公交车上一个大爷一个大喷嚏,我在旁边,多少病毒细菌。 #我儿子去玩海洋球,玩嗨了就开始啃,这得多脏啊! #小李上上礼拜刚认识的,“什么,你说他妈是乙肝???”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年历史。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民以食为天”,不仅要用筷子,在中国,很少有家庭会分餐。我们把全家吃饭叫“团圆饭”,不仅要自己吃得开心,还要把好吃的食物夹给尊敬的人吃,喜欢的人吃,以表示亲密和爱。 大家的担心也来自于此:一盘菜多人夹,唾液交织,简直就是病毒传播的大摇篮啊!!! 中国慢乙肝患者中, 80%以上是母婴垂直传播获得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7.18%!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唾液里含有病毒,如果牙龈出血或者口腔溃疡,筷子嘴里嗦一嗦,再去夹菜吃,我恰好碰了这盘菜,是不是有感染乙肝的可能?逻辑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要了解到:中国的乙肝病人大概有80%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而感染病毒的,也就是说一起吃饭,最起码80%概率不会传染乙肝病毒,就算你真的和乙肝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了,甚至吃了对方给你夹到菜。 但是有人会问,还有20%的几率啊,又不是% 剩下的10%,中国权威肝病专家缪晓辉主任指出:临床上可能来自乙肝父母给孩子嚼碎了食物去喂食,这时候如果孩子口腔有破皮,就有很大程度的感染。注意是儿童哦,成年人因为这种原因感染乙肝的几率依旧是很小的。(一般都会接种疫苗和有抗体) 还有10%的概率,其中5%是血液传播,输血,吸毒(针头乱用),牙刷,剃须刀,打耳洞,纹身(包括不干净的纹眉毛,纹眼线),还有就是男男同性恋,这些相信不用解释大家都很了解了。剩下5%尚不明确。 所以,请好好享受你们的大餐吧! 插播一条:如果我和乙肝患者接吻了,法式热吻那种,会传染吗? 传染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的。吻,就是唾液的交互,只是动作幅度大一些。依旧参考上述关于吃饭的传播道理哦。 乙肝疫苗:孩子们都要打!!! 年,我国强制性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而且全免费,接种率随之逐步接近%。除非疫苗过敏,孩子们都该打疫苗。 乙肝不是遗传病。遗传病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出了问题,疾病的基因在父母的精卵结合之后,通过受精卵被传递到下一代,这叫遗传。乙肝是一种病毒,则是一种致病的病毒,是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中的一种微生物,它的“传”,是传染,不是遗传。传染,是可以被阻断的。所以现在就有了技术即使妈妈是乙肝患者,也是可以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的。 本文综合了缪晓辉教授关于乙肝的部分观点。非常感谢。 缪晓辉教授,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病包括各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治以及肝癌的内科治疗;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 缪教授是上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5年;医院业务副院长,从事医疗机构管理工作近20年;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中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曾带领医医院诊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曾带领卫生防疫队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现担任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兼任《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杂志》等多个核心期刊的编委。 爸爸妈妈都知道打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0-6岁宝宝到底需要接种多少疫苗呢? 请看我们今天的第二条内容哦, 我们总结了所有需要